据央视新闻报道,公安网安部门查明,网民徐某强(男,36岁)为博取流量、谋取非法利益,于2025年3月10日10时,使用软件“某书”中AI智慧生成功能,输入社会热点词制作了标题为“顶流明星被曝境外豪赌输光十亿身价引发舆论海啸”的谣言信息,并对外发布,严重扰乱公共秩序。公安机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徐某强处以行政拘留8日的处罚。
所谓的“惊天大瓜”,不过是又一个拙劣的谣言。徐某强“喜提”8日行拘,也算是“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了。
回过头来看这则谣言,又是“超一线男星”,又是“澳门赌博”,加上惊悚的“输掉10个亿”这样的“炸裂”情节,妥妥的爆款话题。但其又不指名道姓,在“似与非似”之间让网民“猜猜猜”。
被对号入座的周杰伦、黄晓明纷纷无奈辟谣,可谁又在意“六子到底吃了几碗粉”?造谣者要的是制造话题中心的爽感与流量,“吃瓜群众”满足了窥私欲,得到了社交谈资,谣言注定一发不可收拾地铺满了全网。
这则谣言,让人想起前段时间那条骇人听闻的“80后死亡率”传言。有消息言之凿凿称,“80后死亡率突破5.2%,相当于每20个80后中就有1人已经去世”,配上所谓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权威数据”,一下子就收割了大批信以为真的群众。只是,这则传言最终同样被证实为“AI造”。
类似谣言接二连三出现,无比迫切地表明,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面临更为严峻更为复杂的谣言治理挑战。AI加持之下,只要给大模型软件提供一个清晰指令,它就能快速生成一个有鼻子有眼的谣言,造谣的难度与成本大大降低。与此同时,因为这类谣言借助了丰富的大模型语料库,生成的谣言足够以假乱真,这又进一步提高了谣言的辨识与溯源难度,辟起谣来也就更加困难。
谣言的生成与治理,归根结底还是一个AI技术伦理的问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能被公开辟谣的AI谣言只是极少数,因为谣言只有进入公共视野,才有机会得到有效介入。还有大量的AI谣言混杂在海量互联网信息中,逐个儿辟谣如大海捞针,几乎不可能。眼下最务实的办法,可能还是从技术源头入手,堵住AI谣言的制造与传播路径。
两会期间,就有人大代表提出,有必要对AI生成的内容进行强制标识,并明确对人工智能深度合成服务商未履行标识义务的惩罚制度。这一建议得到很多网友的附议。大家相信,只要做到“所见即所得”,谣言就会被轻易识破。
以上文章内容由法治民声网转载整理编辑,本网站是纯公益性平台,不做任何商业用途,旨在传播正能量的声音,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会及时删除,谢谢大家对法治民声网的持续关注。法治民声网网址:http://www.chinafanfuyuqing.com/
版权所有:法治民声网 投稿热线;18310192369 网址:www.chinafanfuyuqing.com
备案号:京ICP备20026130号-1指导单位:北京天道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