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法治
  • 民声
  • 民意
  • 生活
  • 城乡
  • 环保
  • 社会
  • 教育
  • 聚焦
  • 万象
  • 奇闻
  • 培训
  • 职场
  • 各地
  • 论坛
  • 军事
  • 环球
  • 台海
  • 食品
  • 汽车
  • 科技
  • 图片
  • 健康
  • 旅游
  • 财经
  • 房产
  • 文化
  • 视频
  • 感动瞬间
  • 社会焦点

民生

  • 数百家媒体聚焦小宇泽交通事故案 ——法律专家呼吁急需突破案件执行难瓶颈
  • 品质赢天下.唐昱筑万家
  • 安徽涡阳县中医院.“中国镇痛周举办“义诊活动
  •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干好这件头等大事
  • 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费政策再延长!
  • 扛稳保障粮食和能源安全责任 为稳经济大盘稳物价提供坚实支撑

生活

  • 第二届时代英杰影像艺术节在京举行
  • 李笑天丨“时代英杰影像艺术展” 标志创意札记
  • 首届时代英杰肖像摄影艺术节在京举行——镜头下的白领精英形象纪录花絮
  • 法治民声网祝大家腊八节合家团圆 幸福快乐!
  • 第十一期时代英杰企业家商务俱乐部在京举行 ​
  • 端午20多种不同叫法你知道几种?
当前位置: 首页 > 各地

江苏省南通市:守护江风海韵底色 打造水韵南通样本

日期:2018-10-30 17:43:33 
分享:

南通地处江苏省东南部,依江傍海,江淮并济,境内河道纵横,水网密布,水工程功能齐备、水文化底蕴深厚。全市国土面积8001平方公里,辖海安、如皋、如东、海门、启东5个县(市)。2017年,全市常住人口730.5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34.64亿元。先后荣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全国节水型城市”“全国水资源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2014年,南通市被水利部确定为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市委市政府站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认真贯彻“十六字”治水方针,围绕“一城两带五区”的空间布局,组织实施九大工程,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自然生态、人水和谐”的工作目标,全力打造“城在水中坐,人在画中游”的江海生态水城印象。

生态濠河

一、做法成效

以项目为抓手,因地制宜,精心组织,实施了水污染控源减排等“九大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1.聚力污染防治,实施控源减排工程。一是严控水体污染源。优化“五沿”(沿海、沿江、沿上海区域、沿大通道、沿重要节点)产业布局,实行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完成关停、淘汰落后企业和产能2894家。调整畜牧业区域布局,划定禁养区,关停养殖场户6214家。二是整治入河排污口。全面开展入河排污口摸底排查和复核,完成122家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实行“一口一档”、“身份证”、标识牌管理,实现尾水全覆盖监测。三是处理城乡废污水。新建、扩建城镇污水处理厂88座,配套建设污水管网建设1600公里,日处理能力161.8万吨。建成200多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工程,重点镇污水处理率达82.4%。

长江狼山饮用水源地

2.聚力长效管护,实施河道整治工程。一是治理黑臭河道。制定《南通市治理黑臭水体专项实施方案》《南通市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考核评估办法》,全面消除40余条感官黑臭河道。二是疏浚贯通河道。完成城区135条河道疏浚整治,推进骨干河道和县乡河道综合整治,清除等级河道上阻水的坝头坝埂9778座,建桥(涵)7293座,清除渔网渔簖6万余口,全市河网水系贯通率全面提高。三是推行达标整治。编制水功能区“一区一策”达标建设方案,实现水功能区标识牌全覆盖、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全覆盖,城区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从60%提高到80%。四是提升长效管护。推进市、县、镇、村四级河长全覆盖,河道管护机构、人员、经费、考核“四到位”,河道整治、农路渠桥涵管护、绿化管护、垃圾收集处理长效管理“四位一体”。制定乱占乱建、乱排乱倒、乱垦乱种“三乱”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拆除各级河道违建面积近30万平米。

3.聚力生态治理,实施保护修复工程。一是湿地管理保护。新增沿江沿海自然湿地3.53万公顷,累计修复湿地9102亩,自然湿地保护率由36.7%上升至47.6%。二是长江生态保护。对14个沿江前沿生态保护区划定保护红线,拆除沿江非法码头53家,全部实现生态复绿面积达119万平方米。市区沿江段逐步退出货运功能,退出岸线达4.3公里。三是河道生态修复。按照“一河一方案”设计施工,建成自然型、亲水型、环保型、景观型生态河道205.87公里,全市生态护岸率达72%。四是生态廊道建设。完成1万亩沿江防护林、1万亩沿海防护林和30公里重点河道生态廊道建设。五是水土流失治理。以高沙土地区为重点,构建治理和修复并举的综合防治体系,全市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84.8%。六是地下水源保护。制定地下水开采计划,实行水量、水位双控管理,推进地下水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封填(停)地下水井778眼,压采量超过3300万立方米。

海安县白甸镇西塘花苑河

4.聚力服务三农,实施水美乡村工程。将水工程、水文化、水景观与地域特色相结合,以农村河道轮浚、农田水利连片治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和河道长效管护为主要抓手,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道路建设、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共有16个镇(街道)、85个村获评江苏省“水美乡镇”“水美村庄”称号,数量和质量都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5.聚力节水优先,实施载体建设工程。一是深化水价综合改革。实行城镇居民阶梯水价,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实行差别化水价,严格执行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成改革面积10.65万亩。二是推广应用节水技术。根据行业用水特点推进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和清洁生产工作。为37个社区6902户居民免费更换节水型坐便器和水龙头,大力推广节水无异味公厕和循环洗车装置。推进灌区节水改造,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由试点前的0.58上升至0.632。三是开展水效领跑活动。筛选用水水平较高的产品、企业、灌区和公共机构作为典范,创建各类省级节水型载体77家、省级节水教育基地3个。创建2个国家节水型社会达标县、4个省级节水型示范区。四是强化非常规水源利用。建成4个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9家企业中水回用工程,再生水利用率达25.96%。大力推广雨水收集利用、海水直流冷却等技术。重点实施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非常规水源利用工程,利用膜集成技术实现制浆废水的零排放。

如东县新光三级河

6.聚力生活保障,实施城乡供水工程。一是实施引江调水。清淤加固长江引水口门,建设提水泵站,建成沿海平原水库,实现水资源调度和优化配置。二是建设河网输水通道。形成北线、中线、南线三条输水通道,有效保障沿海开发前沿区域用水需求。三是实施区域供水工程。完善公共供水网络,实现区域供水乡镇全覆盖,自来水普及率100%。四是推进应急供水工程。围绕“清水连通、原水互备、深井应急、深度处理、原厂保留”的思路,建成城乡应急备用水源地。五是开展达标建设工程。完成长江狼山等4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建立饮用水源地核准和安全评估制度,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7.聚力防洪安全,实施治涝减灾工程。加强流域、区域和城市防洪治涝,构建“源头控制、管网排水、内涝防治、关联保障”的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完成沿江、沿海堤防达标建设,局部堤段达到百年一遇标准。强化洪涝分治,重点实施49条区域性骨干河道治理,完成北凌河、东灶港河等42条河道整治,新建改造圩区排涝站10座。

8.聚力文脉传承,实施文化提升工程。开展水文化遗产调查,梳理水文化遗产。城区有序推进亲水景观建设,形成了包括濠河生态圈,通吕运河—海港引河生态圈,沿江、沿海生态亲水工程。县(市、区)结合实际,开展富有特色的生态文化工程建设,建成如皋龙游河生态公园、通州善水、清水文化广场、海门蛎岈山海洋公园以及如东小洋口、启东圆陀角等省级水利风景区。

9.聚力制度创新,实施管理服务工程。一是强化红线管理。实施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全市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试点前分别下降20.6%和19.7%。二是健全监控体系。建成9座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新建45眼、改建12眼地下水监测井,完善水文水资源监测系统。推动河网水生态健康评估制度化管理。三是建立补偿制度。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对全市36个考核断面开展水环境区域生态补偿工作,按月监测、按季通报、按年结算,强化区域治污责任管控。

二、经验启示

认真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理念,突出“五个共治”,形成具有江海水乡特色的平原水网区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模式。

1.产业和环境共治。以“治污先行”为突破口,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对化工等重污染企业,实施关停并转、入园进区、提档升级。对一般工业企业,大力推广清洁化生产,促进企业实施节水技改、中水回用、转型发展。全力推进源头减排、过程阻断和末端调控,形成了全过程监管的水环境治理模式。

2.水域与陆域共治。以16条区域骨干河道为样板,实施“拆、封、建、转、清、畅、管、绿”八大工程,实施河岸共治。以三条骨干河流,三个传统高污染行业为突破口,实施“三河三行业”整治。围绕河岸无乱占乱放、河中无网簖沉船、河面无杂物漂浮的“三无”要求,开展各级河道清理、清障、清洁“三清”行动,确保水系贯通、水质提升。

3.城市和乡村共治。完善城镇污水的收集、处理与回用,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工程。构建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体系,农村生活垃圾100%无害化焚烧处置;建立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全过程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区域集中供水全覆盖;开展城乡河道综合整治,消除感官黑臭河道,恢复水体自然连通,形成绿色生态廊道;落实“四位一体”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形成“水绿相融”的城乡水生态保护系统。

4.江河和海域共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全面启动沿江地区生态修复和保护,市区沿江段退出货运功能,打造城市生态岸线,退港还城,还岸线于生态生活。优化沿海经济产业布局,加强入海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沿海绿色开发。通过沿江沿海两条生态带的保护与修复,初步展现全国独特的“江海生态,碧水相拥”的优美景象。

5.理念与行动共治。面向政府、企业、公众、学生等多个层面,依托湿地公园、水源地、污水处理厂等载体,积极营造爱水、护水新氛围;坚持“以水定产”“以水定城”“以水定发展”,强化水资源的约束、控制和先导作用。在省政府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的考核中,我市连续五年蝉联优秀等次,名列全省前茅。2017年,被表彰为全国水资源管理先进单位。

三、未来思路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下一步要深入抓住主要难点问题,深入攻坚。

1.改善水环境,做好长江大保护文章。聚焦生态河湖,聚力河岸共治,全面打造“面向长江、鸟语花香”的滨江新城。

2.提升水生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河长制”“断面长制”,实施水污染防治,防控水环境风险。综合施策,依法推进,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3.保护水文化,加大加强水文明传承。南通和长江、运河有解不开的情缘,古有范公堤、通济桥、唐家坝,近有张謇围海造田、治江建闸。传承发展水遗产精髓,将深厚的水文化底蕴转化为水利发展的优势,形成“景观其外、人文其内”的南通特色。

版权所有:法治民声网  投稿热线;18310192369 网址:www.chinafanfuyuqing.com

备案号:京ICP备20026130号-1指导单位:北京天道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