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我们继续推出中国航天发射场前世今生系列故事,本期将为大家介绍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建设历程——藏器深山。
· 藏器深山 ·
20世纪60年代中叶,中国受苏联、美国军事威胁最严重之时,为应对迫在眉睫的战争风险,保存基础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能力,一场规模浩大的「三线建设」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展开了——上千个工矿企业、科研院校、军工单位按照“分散、隐蔽、靠山”的原则,从东北、内蒙、东南沿海等「前线」,迁入腹地的山区。
在这一波战备建设的浪潮中,处在对苏最前线的「东风」发射场,除了在敌人可能入侵路线上打造「人造山」,也在考虑内迁的计划。
1966年,「东风」发射场等多个单位组成联合考察组,对华北地区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太行山、吕梁山、通辽等地进行了考察。
最终他们选定了晋西北、吕梁山余脉,黄土高原上一处隐蔽的山坳。
从北向南俯瞰晋陕交界的黄土高原,图中部为吕梁山脉(谷歌地球)
1967年,一支上千人的队伍从「东风」发射场来到这里,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开始动工建设。
在一片荒芜之中,他们从修路、发电、打井、植树开始,一砖一瓦,自主建设出一座崭新的发射场。
1968年底,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迎来其首次发射任务:一枚东风三号中程导弹试射成功。
直到1988年,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才终于迎来它的第一次航天发射:一枚长征四号甲火箭,将中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送上太阳同步轨道。
风云一号卫星(图源: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此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为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的专业户:中国全部七颗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均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而且全部成功。
这里之所以青睐太阳同步轨道,是因为太阳同步轨道要求向西发射,这样纬度越高、需要克服的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小。因此中国绝大部分太阳同步轨道发射都安排在酒泉(41°N)、太原(39°N)两个纬度较高的发射场进行。
版权所有:法治民声网 投稿热线;18310192369 网址:www.chinafanfuyuqing.com
备案号:京ICP备20026130号-1指导单位:北京天道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