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从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到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岳飞“精忠报国”到秋瑾“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中华儿女勇于征战沙场、誓死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一脉相承。
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高校开展军事理论课教学,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提升大学生国防观念,克服和平麻痹思想,积极履行国防义务,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新形势下,高校军事理论课在发挥积极有效作用的同时,也遇到了教师短缺、形式单一、效果不够理想等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让不懂军事的学生喜欢这门课,让感兴趣的学生学到想学的知识,让军事理论课在高校真正火起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实问题。
“能介绍最新的国产武器装备吗?”“特朗普上台后,美国会不会进行战略收缩?”11月24日,在北京化工大学的军事理论课课堂上,一群同学围着授课老师连珠炮般地提问。
关于军事理论课,学生们期望怎样的课程安排?如何提升军事理论课的效果?近日,记者走进课堂就高校军事理论课的开展情况展开了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
必修课为何少人问津
“男儿何不带吴钩,我从小就想当兵。”北京工业大学新生李松青一边翻着手中的课本一边告诉记者,“每次上军事理论课都特别开心,军官老师讲得也好,就是听课的人太多了,容易互相影响。”他把授课的派遣军官亲切地称之为“军官老师”。在北京市,由国防大学军训办公室的4个教研室近50名教师和空军指挥学院的10名军官,承担了北京地区部分高等院校军事理论课的授课。李松青以为在课堂上可以了解到诸如“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不战而屈人之兵”等军事思想。可大班式的教学和几百人阶梯教室的嘈杂让他的热情逐渐消退。
相对数量庞大的学生来说,授课军官的数量显然有些少了。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上大课,一堂课几百个学生,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在北京大学这座中国著名学府,军事理论课的课堂现状也不尽如人意。满满当当的教室中,有的学生在做专业课的作业,有的在看其他课程的教材,后排的几个男生低头拨弄着手机,认真听课的却寥寥无几。国防大学的李延荃老师正在讲台上图文并茂地讲述新军事革命,而台下学生则回应寥寥,李老师却告诉记者这是他授课的几所学校中课堂纪律最好的。
针对高校学生如何看待军事理论课,记者向几所高校发放了近500份调查问卷,得到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从统计结果中不难看出,大部分学生没有正确意识到军事理论课的重要性,问卷显示有超过65%的学生不知道军事理论课是高校必修课,而愿意以认真态度对待军事理论课的学生仅有3成,关于为什么不重视军事理论课大部分学生回答是因为世界环境相对稳定,各国都忙于经济建设无暇打仗,战争离我们很远。而旨在通过军事理论课唤起当代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依然任重而道远。
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同高校的课程安排紧密相关。
“很多专业课的课时都在压缩,军事理论课更是能减则减。”湖北某高校武装部部长和记者道出了该校军事理论课面临的困境。
“军事理论课怎么会每周都上呢?我们读书那会儿就是听听讲座、写写心得、背背资料,现在课时怎么变这么多?”贵州省某高校一名辅导员不解地和记者说到。可以发现,少数高校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都认为军事理论课每周安排两个学时是一件异于常理的事,也就不难理解有些部门和学生对于课程安排的质疑了。
2002年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第四条的规定,军事理论教学时数为36学时。这次调查采访中发现,真正将36个学时落实到位的学校屈指可数,“全国范围内能按要求完成的不到5%”,北京市军训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遗憾地表示。军事理论课作为普通高等院校一门必修课,性质和其它课程并无区别,尽管军事理论在课程建设上取得了较大进步,一些院校开展得有声有色,但是部分高校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教师队伍亟待配齐建强
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师由两部分组成:一类是派遣军官,由高校所在地区的军事院校派出;另一类是高校自配教师,由高校军事教研室组织本校教师授课。全国范围内,像北京这样由派遣军官组成的专业教师力量进行授课的地区屈指可数,远远无法满足我国大中专本科院校每年600多万新生军事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大多数依然由高校自配教师来承担。
国防大学军训办公室主任程军告诉记者,除了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他们还负责给部分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以便这些地方高校的老师更易胜任这门对专业要求较高的课程。
“派遣军官?闻所未闻!”听到记者的问题后,宁夏的马芸老师表示在她所工作的学校没有派遣军官任课。在诸如北京、南京等有较多军事院校的城市,高校军事理论课能够依托军校有力开展。而在其他地区,尤其是西部一些偏远省份,负责教学的派遣军官一个省不足10名。
“学校要求辅导员每周完成4个课时,一些课时不够的老师就去上军事理论。”湖北省某高校一位辅导员告诉记者,“我的军事知识储备几乎为零,只有拿到教材后自己先看然后网上查找资料,上课时放点视频或者电影。”
“我个人对军事特别是武器挺了解,可是很多话题太敏感,能不能说、该怎么说我也不清楚,就只能采取照本宣科这种消灭‘危害’的安全方式给学生们授课。”一位对军事装备颇感兴趣的男老师告诉了记者他的顾虑。
采访到的这几位老师的情况不是个例,他们反映了我国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师的群像——非专业出身、没有军旅经历、未接受过系统培训、授课内容随机程度高、没有专业的学科建设。
虽然他们的授课方式一板一眼,但是遵循军训教学大纲开展的。在记者的调查中了解到,一些院校请来授课的是“军事发烧友”。他们热爱探索军营新鲜事、沉迷于研究武器装备、是收藏军品的骨灰级粉丝,有的军事发烧友课上大谈外军的装备如何先进、对他国的军事制度大加赞赏,更有甚者穿着仿美式军装给学生授课。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授课的目的就本末倒置了。
除了师资队伍的不健全外,学生国防意识的淡化,也成为了军事理论课有力推进的“拦路虎”。
大纲规定,军事理论课内容由中国国防、军事思想、国际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和信息化战争5个部分构成。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到,学生对“国际战略环境”和“信息化战争”更感兴趣。但他们却觉得,这是授课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两个部分。而每次讲到中国国防和军事思想这类偏重理论的章节时学生总是“昏昏欲睡”。课本中的每一章节都是军事理论课不可割离的部分,学生们却只愿凭借自身兴趣取舍听课内容。
当前,我国处于一个较长时间内的和平时期,从未经历过战争年代的青少年,没有战争的具体概念和危机意识,导致了国防意识的淡漠。“又不会打仗,讲什么军事理论啊!”很多学生对待军事理论课的态度有点不屑一顾。长期的和平积习导致的战备意识淡漠,打仗思想弱化,大脑中没有形成国防观念,更何谈自觉担当起兴武强军的时代重任。当前,面对全球范围内的多元文化的冲击,爱国主义在一些青少年群体中开始淡化,对党、对国家以及对军队的认同感有所降低。因此,必须在学校开展国防教育,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激发在校大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成为国防建设的强大后备军。
多措并举打造精品课程
军事理论课很重要的一个宗旨就是“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也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
为了贯彻落实这一法律规定,全国各高校都开设了军事理论课程,旨在通过军事理论课教学,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从而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储备高素质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
国防教育学作为新兴学科,首先要进行学科基本理论的研究,下一步就是建立基本的理论体系。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叶静漪教授谈到国内大部分高校军事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时建议,“高校应将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培养、引进和建设总体规划,健全选聘配备、培养培训、职称评定、考核评估等制度,建设一支理想信念坚定、师德高尚、理论功底扎实、教学效果良好的高水平国防教育师资队伍。”
现在的大学生已经是“指尖上的一代”,他们透过屏幕看世界的程度更高;出生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想要获取某类信息易如反掌;又是90后甚至于00后,对于自己的好恶有着很明显的情绪表达。
如何通过军事理论课,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海军陆战学院教授马滨强建议:首先要丰富教学内容,注重传统教学内容和现代国防知识相结合。既要紧跟前沿发展用创新理论观点、技术成果充实内容,又要结合当前形势和社会热点加强思想教育。第二要拓展教育阵地,注重传统教学工具和新兴媒体工具相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广泛渗透的特点开展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活动。第三要创新教学方法,注重传统教育手段和现代教育手段相结合。运用新闻语言、群众语言、个性语言开展军事理论课;通过慕课、微课等方式鼓励广大高校学生线上线下积极参与。
除了通过提升教师素质,改变传统授课方式等途径来调动学生积极性之外,也有必要采取一些硬性手段让学生理解“国防是全民国防”。高校在进行学科设置时,在完善教师教学设置之外,也应当在学分设置上引起学生的重视。给予军事理论课和普通必修课同等的学分和课时,闭卷考试,对于不合格的学生予以补考、重修的处分。让学生在客观上加强对军事理论课的重视,让他们丢掉“军事理论课可有可无”的消极态度。
更加多元化的尝试还在继续,试图让军训更有贴近性、新鲜感和教育意义,有些高校已经开始改变——邀请著名军事专家给学生开展讲座、组织参观各地国防教育基地、多所高校联合打造直播互动式教学、配套展开各类国防教育竞赛活动、将军事理论设立为精品课程等等。
随着课堂的变化,进一步塑造了学生爱国奉献的精神,对国家的感情也愈发深刻。从2005年至今,清华大学已有114名学生携笔从戎,还涌现出像“怕死莫来守南沙”的守礁战士谭振文,战斗在“北斗凌日、嫦娥飞天”一线的胡嘉等优秀典型。
“今后,学生军事理论课的内容、方法、深度应该向实用性靠拢。”程军主任认为,新时期的军事理论课需要摆脱讲堂的局限,走进更大的课堂。
版权所有:法治民声网 投稿热线;18310192369 网址:www.chinafanfuyuqing.com
备案号:京ICP备20026130号-1指导单位:北京天道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