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法治
  • 民声
  • 民意
  • 生活
  • 城乡
  • 环保
  • 社会
  • 教育
  • 聚焦
  • 万象
  • 奇闻
  • 培训
  • 职场
  • 各地
  • 论坛
  • 军事
  • 环球
  • 台海
  • 食品
  • 汽车
  • 科技
  • 图片
  • 健康
  • 旅游
  • 财经
  • 房产
  • 文化
  • 视频
  • 感动瞬间
  • 社会焦点

民生

  • 数百家媒体聚焦小宇泽交通事故案 ——法律专家呼吁急需突破案件执行难瓶颈
  • 品质赢天下.唐昱筑万家
  • 安徽涡阳县中医院.“中国镇痛周举办“义诊活动
  •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干好这件头等大事
  • 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费政策再延长!
  • 扛稳保障粮食和能源安全责任 为稳经济大盘稳物价提供坚实支撑

生活

  • 第二届时代英杰影像艺术节在京举行
  • 李笑天丨“时代英杰影像艺术展” 标志创意札记
  • 首届时代英杰肖像摄影艺术节在京举行——镜头下的白领精英形象纪录花絮
  • 法治民声网祝大家腊八节合家团圆 幸福快乐!
  • 第十一期时代英杰企业家商务俱乐部在京举行 ​
  • 端午20多种不同叫法你知道几种?
当前位置: 首页 > 军事

天安门广场的武警战士:永不褪色的精神符号

日期:2017-11-22 15:19:11 
分享:

——记守卫在天安门广场的武警北京市总队十支队官兵

夕阳下的正阳门

在天安门广场的中央,在北京中轴线上,有一座有着恢弘历史的建筑——这就是有着“九门提督”之称的正阳门,它像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在沧桑变幻中洞悉着历史的微妙。

一部名叫《正阳门下》的电视剧带人们重新领略了纯正的北京魂,而守卫在正阳门下的武警官兵们,也自然而然地沾染了北京的印记。这个烙印深刻且日久弥新,它的影响深远而经久不衰——

情怀,正阳门下的北京城

天降大任于斯,守卫在这里武警北京市总队十支队的官兵们仿佛从血脉中就有着正阳门的投影。

还记得那是在9年前,守卫中队上士张鹏远第一次站在正阳门前,在“老兵”乔威威的徐徐讲述下,他才开始了解那些年里的正阳门,用灵魂去触碰老北京。

早在清末,北京的火车,客、货车站都设在了正阳门。此后,北京开通的有轨电车和公共汽车,无不首先在这里设站。正阳门东站就是老前门火车站,在清光绪二十九年,由英国人修建,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火车站。如今,旧址成为了北京铁路博物馆,也有百余年历史。

繁华的正阳门也命途多舛。清乾隆四十五年,道光二十九年,箭楼两度失火,1900年又遭到八国联军的破坏。直至今天,它已经是北京城仅存的内城门了。

张鹏远个子不高,皮肤黝黑,看着熙熙攘攘的前门大街,他的内心无比感慨。在之前,他根本就不会想到原来当年八国联军和侵华日军正是从这里进入紫禁城,也不会想到1949年解放军进城也是走的这条路,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命中注定,但却昭示了两个不同的中国。是的,中华民族站起来了

熙熙攘攘的前门大街为它传递着时代变迁的讯息;前门老火车站演绎无数悲欢离合压缩而成的记录。它联系着改天换地的历史更迭,更牵系着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跌宕起伏。如今,在共和国公路里程的起点上,它向四面八方传递着新时代的讯息。

这500年,正阳门历经了时间的洗礼和世事的更迭,但他矗立在那,永远是这座城市最雄奇挺拔的身姿。

今天,站在前门大街的张鹏远,凝视昂然矗立的城楼,静默之下,依然能感觉到它历经光阴后的雄伟和坚固。

厚重,坎坷国门矗立500年

从一开始,厚重就伴随着官兵,正阳门的每一处对他们来说都是厚重。

正阳门又称前门,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在元代时称丽正门,是从离卦中“日月丽乎天”得名的,到了明朝称大明门,清朝时又被称大清门。因是内城九门中最高的一个,规制也最为宏大雄伟,也被称之“国门”。在过去它有着超凡的地位,地理位置极为特殊,位于北京的中轴线的正中央,而中轴线又是古都的中心标志,在这条线上的建筑,就象征古代帝王至尊。因而在古代,正阳门是龙撵凤车的专用通道。

从一开始,厚重就伴随着官兵,正阳门的每一处对他们来说都是厚重。

这座傲视群雄的城门,注定与众不同。

从第一张建筑草图,从第一天破土动工就注定襟怀历史风云。过去500年,它的身后是没有片刻宁静的故宫殿宇;崭新世纪它的身后是世界最雄伟的人民广场;它之东侧是凝聚风雷扫荡阴霾信息密集的卫戍重地;它的西侧是很多决定共和国命运的重大历史的诞生地……

传承,红色基因绵延不绝

在正阳门的北侧,有一座恢弘的建筑,端庄肃穆、威严耸立,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领袖毛主席就在这里供万人敬仰。

入伍15年的指导员王明志拥有一本泛黄的《毛泽东选集》,从他口中我们得知,他的父亲曾经是村里民兵连的连长,这本1968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从父亲手中传到参军入伍的表哥手中。王明志18岁那年,踏着父辈们的脚步,怀着对部队的向往参军入伍,表哥便将这本《毛泽东选集》邮寄给他,自那以后就从不离身。

如今,数十年过去,父辈们渐渐老去,我们这些曾被大人们称作“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后辈已经长大,足以接过他们手中钢枪,继续当年的信仰,践行起一名革命军人的光荣使命。

翻看着手中这本已经发黄破页的《毛泽东选集》,王明志说:“从新兵到现在当指导员,从在广场上哨到巡逻在毛主席纪念堂周边,我一直带着它,它就像接力棒一样,从父亲传到哥哥,再到我手里。”小小一本书,浓浓爱国心,一家三人投身军营,在不同的岗位践行着相同的使命。读《毛泽东选集》,守毛主席纪念堂,这支接力棒在王明志手中“闪闪发光”,这是全家的荣耀!

版权所有:法治民声网  投稿热线;18310192369 网址:www.chinafanfuyuqing.com

备案号:京ICP备20026130号-1指导单位:北京天道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