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法治
  • 民声
  • 民意
  • 生活
  • 城乡
  • 环保
  • 社会
  • 教育
  • 聚焦
  • 万象
  • 奇闻
  • 培训
  • 职场
  • 各地
  • 论坛
  • 军事
  • 环球
  • 台海
  • 食品
  • 汽车
  • 科技
  • 图片
  • 健康
  • 旅游
  • 财经
  • 房产
  • 文化
  • 视频
  • 感动瞬间
  • 社会焦点

民生

  • 数百家媒体聚焦小宇泽交通事故案 ——法律专家呼吁急需突破案件执行难瓶颈
  • 品质赢天下.唐昱筑万家
  • 安徽涡阳县中医院.“中国镇痛周举办“义诊活动
  •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干好这件头等大事
  • 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费政策再延长!
  • 扛稳保障粮食和能源安全责任 为稳经济大盘稳物价提供坚实支撑

生活

  • 第二届时代英杰影像艺术节在京举行
  • 李笑天丨“时代英杰影像艺术展” 标志创意札记
  • 首届时代英杰肖像摄影艺术节在京举行——镜头下的白领精英形象纪录花絮
  • 法治民声网祝大家腊八节合家团圆 幸福快乐!
  • 第十一期时代英杰企业家商务俱乐部在京举行 ​
  • 端午20多种不同叫法你知道几种?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意

共赏妈祖文化之美

日期:2025-02-06 08:25:22 
分享:

妈祖海神信仰是在百越海洋社会传统的原始宗教信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妈祖最初是福建湄州岛疍民社会中的一个女巫。南宋廖鹏飞撰写的《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被认为是目前有关妈祖资料中最早的一篇,文载:“姓林氏,湄州屿人。初,以巫祝为事,能预知人祸福;既殁,众为立庙于本屿。“宋人黄岩孙撰《仙溪志》载:“当地有所谓仙妃庙三座,其一顺济,其一昭惠,其一慈感,皆巫也。顺济谓州林氏女,能知人祸福,即妃也。”《宋绍熙莆阳县志》亦称妃为“里中巫”。

福建信巫由来已久,早在秦汉朝以前,闽越土著就崇信巫道。各地还有许多男巫或女巫,这在各地方志文献中屡见不鲜。显然妈祖是因事巫灵验而受到众多迷信者的崇拜。妈祖“羽化”后,百姓立庙奉祀,崇拜者相信她的存在,遇事仍进庙祈祷,结果“有祷必应”。妈祖是从闽越地区的巫觋信仰演化而来,发展过程吸收了其他民间信仰,又纳入儒家、佛教和道教的因素,成为闽台海洋文化及东亚海洋文化的重要元素 。

唐宋时代,中原汉人移民与福建沿海闽越后裔展开大规模的文化互动,而掀起了造神浪潮,地方神女被引进至当时海外交通大港泉州,宋代始被加封,元代确定为海神,使人们对妈祖的认识发生了质的转变,逐渐由女巫变成女神,更加崇信妈祖的神力,使得百越后裔的海洋人文获得了在宗教信仰层面上的大发展。

疍民崇拜妈祖,凡有疍民渔船聚泊的港口,其附近都建有天后庙。早些时候,渔民们在海上漂泊,以船为家,所以每只船上都供有妈祖神像,渔民或商人下海远航时,必然到妈祖神像前摆上祭品、焚香礼拜、祈求平安,渐成一种惯例。在古代,航海技术不发达,在海上讨生活的渔民们往往很难预防变幻莫测的恶劣气候带来的灾难,于是便企盼得到神灵保佑。千百年来,渔民们都深信着一位“海上女神”,深信她能踩席渡海,护佑自己海途一帆风顺,深信她能力挽狂澜,救己于危难。她,便是四海共仰的“航海保护神”——妈祖。

“妈祖”的名称起源于福建闽南地区,所以闽南的妈祖信俗十分广泛,闽南妈祖分灵庙的数量当在几百座。祭祀妈祖的庙有多种名称,有“妈祖庙”“天后宫”“天妃宫”“娘娘殿”“天母宫”“圣母庙”等。后来随着福建人口的外迁与水上交通的辐射,妈祖信仰和妈祖文化被传播到全国各地。

广东潮汕地区妈祖文化兴盛,目前共有祭祀妈祖的场所超700处,因为当地居民较多从事海洋生产而由此产生的海神信仰。潮汕人以出海捕鱼为生,古时有‘行船走水三分命’的潮汕民谚,潮汕人把妈祖文化引进来,把妈祖作为解危救难、海上守护神的化身。

以上文章内容由法治民声网转载整理编辑,本网站是纯公益性平台,不做任何商业用途,旨在传播正能量的声音,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会及时删除,谢谢大家对法治民声网的持续关注。法治民声网网址:http://www.chinafanfuyuqing.com/ 

版权所有:法治民声网  投稿热线;18310192369 网址:www.chinafanfuyuqing.com

备案号:京ICP备20026130号-1指导单位:北京天道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