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法治
  • 民声
  • 民意
  • 生活
  • 城乡
  • 环保
  • 社会
  • 教育
  • 聚焦
  • 万象
  • 奇闻
  • 培训
  • 职场
  • 各地
  • 论坛
  • 军事
  • 环球
  • 台海
  • 食品
  • 汽车
  • 科技
  • 图片
  • 健康
  • 旅游
  • 财经
  • 房产
  • 文化
  • 视频
  • 感动瞬间
  • 社会焦点

民生

  • 数百家媒体聚焦小宇泽交通事故案 ——法律专家呼吁急需突破案件执行难瓶颈
  • 品质赢天下.唐昱筑万家
  • 安徽涡阳县中医院.“中国镇痛周举办“义诊活动
  •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干好这件头等大事
  • 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费政策再延长!
  • 扛稳保障粮食和能源安全责任 为稳经济大盘稳物价提供坚实支撑

生活

  • 第二届时代英杰影像艺术节在京举行
  • 李笑天丨“时代英杰影像艺术展” 标志创意札记
  • 首届时代英杰肖像摄影艺术节在京举行——镜头下的白领精英形象纪录花絮
  • 法治民声网祝大家腊八节合家团圆 幸福快乐!
  • 第十一期时代英杰企业家商务俱乐部在京举行 ​
  • 端午20多种不同叫法你知道几种?
当前位置: 首页 > 培训

除了整顿,小的教培机构还有什么痛点?

日期:2021-09-14 14:21:52 
分享:

前两天和几个同为教培行业从业者的朋友一起吃饭,席间大家讨论多的话题就是目前对整个教育培训行业(主要是文化课辅导机构)的严管,以及教培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但交流讨论了许久,给我深的感触就是大家都有些焦虑,同时又夹杂着一些迷茫。


无论焦虑和迷茫,大家无非都是对行业的发展前景和由此所带来的自己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的。


但随着教培机构规范化政策的陆续出台,这份焦虑和迷茫也将随之逐渐化解,直至消失。

人的迷茫和焦虑可以很快化解,但对于很多教培机构,尤其是中小机构来说,我想这份焦虑、迷茫甚至有些无助感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甚至会成为导致机构关门的重要原因。


这么说并非危言耸听,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01


部分小教培机构缺乏对政策的研判能力和敏锐度


合法、合规运营是目前对教育培训行业和机构的基本要求。从2018年开始,就针对教培行业规范化运营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而对这些政策进行快速解读,并按照要求进行快速调整的,往往是教培行业的一些头部机构,比如大家所熟知的,XES 和XDF......


举例来说,2018年,当要求教育培训机构收费不得超过3个月时,龙哥当时所在的教育集团就快速的发布集团公告,要求各地的分校严格执行收费不超过3个月的正常,并快速调整了学员收费系统,保证这一政策得以有效执行。而这一点也说明很多大型机构在响应政策方面的反应速度是非常快的。


而对于有些小机构来说,很多时候除非是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进行检查,否则大部分的机构对于一次性收费不得超过3个月这一项政策基本上是束之高阁的。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并不是对小型机构有什么偏见!


每个教培机构无论现在发展到多大的规模,都是从小机构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但机构要想发展,先就是要保证机构的运营是合规的,这不是针对机构本身而言,更多的是合规运营是机构获得市场信任和家长信任的基础。


从2018年到现在,教培行业爆出了很多因为各种问题而关门、倒闭的负面消息,很多家长因此而蒙受了经济和时间上的双重损失,更重要的是,社会对教培行业的基本信任度也在一次一次的爆雷中被消耗殆尽。


所以中小机构要想快速成长,先要做的就是摒弃在机构管理中的投机思维和侥幸心理,先合规,再发展!


这是因为很多中小机构的校长或者投资人对于教育培训行业缺少一些必要的认知,而更多的仅仅是把机构当作一个生意来做,所以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之下,除非是为了应付行业检查,否则基本上不会实行什么收费不能超过三个月的政策了。

02


部分中小机构缺乏对教培行业的理性认知


小型教培机构有没有做得很好的,一定有。


我见过很多个中小型机构,虽然面积不大,也没有分校区,但机构的口碑在周边都非常不错,大部分的学生都是来自转介绍,机构也基本上不用为招生发愁。


但也有很多机构,一直都处在一种半死不活的状态,而导致这个情况的出现,其实是和机构的校长(投资人)有很大关系。很多中小机构的投资人,因为缺少对教培行业的基本认知,很多情况下,都是以一种投机的心理来运作机构的。


机构要开什么课程,都是以是否可以赚到钱为核心判断标准。


什么教学思维、课程体系、团队培养等等,如果有利于赚钱,他是可以搞一搞的,但如果一旦他觉得这些都不能为机构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时,他会毫不犹疑的进行裁撤。

对这样的投资人来说,机构仅仅是用来赚钱的工具之一,他们虽然也会希望机构可以比较长时间的发展,但更关注眼前的经济利益。所以不在乎机构机构有没有教学体系,有没有服务体系,有没有真正可以带来口碑的好老师。所以一旦机构出现现金流紧张或者他认为机构不赚钱的时候,他先想到的就是降薪,裁员。


什么市场人员,学科老师,前台、教务,只要他觉得不值,那就统统的在裁员和降薪之列。


很多中小机构都存在着人员流动性高,团队凝聚力差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同样是和校长有着直接关系。


为什么很多人在中小机构工作过一段时间后,都会选择去大机构,这是因为我们有些中小机构在机构的日常管理上,基本上是以人为本,而不是遵从基本的管理制度。


换句话说,很多中小机构基本上就是“人治”。机构要做什么,怎么做,基本上都是以投资人的意志为准的。即便机构里有所谓的校区校长或者执行校长,但因为没有终决定权,即便是有一些想法或者建议,多数情况下也只能无能为力。

03


小机构缺乏对阶段性的明确目标


缺乏目标感,是导致很多小型教培机构做不好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缺乏目标感其实是有两个方面的意思, 是指这些小机构要么不设定阶段性的发展目标,要么就是目标设置基本上靠的就是拍脑袋,很多小机构基本上不注重日常运营数据的积累和汇总,结果等到需要通过数据测算来指定下一个阶段的目标时,因为缺少足够的数据支持,所以多数情况下,只能拍脑袋,想当然的认为应该怎么样。


同时很多小机构因为是以投资人的想法为准的,这也就导致目标设置后的无用性,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这个目标很有可能就被投资人自己给推翻了。

缺乏目标感的第二点是很多小机构缺乏对目标的拆解能力


设定目标不难,暂且不管这个目标是来源于数据支持还是拍脑袋确定的,至少还有一个阶段性的目标。但如何对这个目标进行合理化的拆解,很多小机构却并不重视


某k12文化课辅导机构计划2021年暑秋要新招130名数学学科的学生。


确立了这个阶段性目标后,那接下来的重点就是要去拆解这130名新生的来源:市场流量+在读生拓科+转介绍;而在这一点上,很多小机构是仅仅停留在了初的130名的拆解:小学100名+初中30名。对于100名小学生和30名初中学生如何来却没有进行合理的拆分,比如市场流量要完成30名学生的转化,那就要倒推需要获得多少的资源量,而要获得这么多的资源量,那就要去思考市场需要通过哪些方式来进行引流。


同样,校区在读生的拓科和转介绍,也是需要进行类似这样的拆解:校区之前的扩科占比多少?在读生中,通过转介绍而来的学生有多少比例?哪些年级的家长容易进行扩科和转介绍?校区的核心家长有多少?等等,如果忽略掉这些本来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那这新招130名数学学科学生的目标也只是成为记录在每个人工作日志上的一个数字而已。



04


有些小机构缺乏对老师工作的认同


教师永远是一个教培机构的核心,因为只有好的教学质量才能让机构获得足够的口碑积累,而老师质量的好坏则是机构获得口碑的基础。


虽然很多机构在招聘过程中都会强调自己机构的管理风格是:人性化“,不断的去强调“以人为本”,但在实际的校区管理中,校长对老师团队的认知是非常现实,粗暴的:老师就是机构获取经济利益的工具!


为什么很多小机构的教师流失率很高,因为对投资人来说,机构需要的是招聘后可以立刻上课,可以立刻形成口碑,可以很快给机构带来经济效益的所谓,而对于一些目前存在不足,但潜力很大的老师,却觉得花时间培养,机构需要承担的风险大,付出的成本太高。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小机构一年365天,几乎每天都在招聘老师!


没有认同感,老师成就感很低,这样怎么可能留住好老师!


我一直觉得,教育培训行业应该是有门槛的。这个行业真的不是只要有钱就可以随意进来扑腾两下。


虽然我们一直在说,做教育培训,只有情怀是不行的, 但如果什么都向“钱”看,那教培机构也基本上是做不好的,因为除了钱,这个行业还真的是离不开情怀!


版权所有:法治民声网  投稿热线;18310192369 网址:www.chinafanfuyuqing.com

备案号:京ICP备20026130号-1指导单位:北京天道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