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法治
  • 民声
  • 民意
  • 生活
  • 城乡
  • 环保
  • 社会
  • 教育
  • 聚焦
  • 万象
  • 奇闻
  • 培训
  • 职场
  • 各地
  • 论坛
  • 军事
  • 环球
  • 台海
  • 食品
  • 汽车
  • 科技
  • 图片
  • 健康
  • 旅游
  • 财经
  • 房产
  • 文化
  • 视频
  • 感动瞬间
  • 社会焦点

民生

  • 数百家媒体聚焦小宇泽交通事故案 ——法律专家呼吁急需突破案件执行难瓶颈
  • 品质赢天下.唐昱筑万家
  • 安徽涡阳县中医院.“中国镇痛周举办“义诊活动
  •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干好这件头等大事
  • 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费政策再延长!
  • 扛稳保障粮食和能源安全责任 为稳经济大盘稳物价提供坚实支撑

生活

  • 第二届时代英杰影像艺术节在京举行
  • 李笑天丨“时代英杰影像艺术展” 标志创意札记
  • 首届时代英杰肖像摄影艺术节在京举行——镜头下的白领精英形象纪录花絮
  • 法治民声网祝大家腊八节合家团圆 幸福快乐!
  • 第十一期时代英杰企业家商务俱乐部在京举行 ​
  • 端午20多种不同叫法你知道几种?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

家有别墅条件优越 “乞讨奶奶”:赚钱为以后请保姆

日期:2018-10-29 15:55:48 
分享:

从10月27日开始,杭州火车东站的“乞讨奶奶”刷爆朋友圈。

79岁“乞讨奶奶”扎营东站候车通道,车站用广播循环播放“老大妈家里条件优越,请大家不要受骗上当……”;“乞讨奶奶”的儿子在电话中确认:家里衣食无忧,自己也没有不管老母亲,但她不听。

详情戳→_→《杭州东站“乞讨大妈”家底曝光!儿子很无奈:家里开厂还有几间商铺,每天把菜送到她面前》

10月28日,钱江晚报记者来到“乞讨奶奶”的家。

家有五层别墅临街而建

“乞讨奶奶”的家在杭州余杭乔司街道,一幢红色5层楼别墅临街而建,紧邻热闹街区,一楼的房子都租给了外地人开商铺。钱报记者数了一下,约有10来间店铺出租,都是生活便利店,有开彩票店的、面馆的、卖手机的、小吃的……大一点的铺面,一年租金5万元。

“乞讨奶奶”和她儿子一家住在二楼以上,每一层三个开间。二楼大门口,两个红灯笼高高挂起,透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从外面看,仅空调就装了10多个。“乞讨奶奶”住在二楼。

10点多,钱报记者仔细一看,迎面走来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右手腋下夹着一个折叠小板凳,左手绑着纱布,斜挎一个黑包。没错,她就是“乞讨奶奶”,与前一天一模一样的装束,拖着脚步往家走。难道又出去乞讨了?

今天早上又出去了

被儿子数落了一通

过了一会儿,一位中年男子打开二楼的铁门。他就是“乞讨奶奶”的儿子张明(化名),个子瘦高,黑色卫衣外套一件黑皮衣,虽有点年纪,但很是洋气。

看到钱报记者到访,他有些懊恼有些无奈。“今天一早接了很多记者的电话,我没有别的办法。早上我把手机上的照片都给她看了,我说你不要面子,我们要面子的。可她跟我说,‘为什么别人可以,我不可以,为什么偏要管我一个人’。”

张明说,“刚刚10点多,我发现她人又不见了,打她电话,说了她一通,不让她去,所以她刚刚回家了。”

“你看,我们家什么都不缺,我要她几个钱干嘛?一年的租金收入几十万,儿子还有个厂,不愁吃不愁穿。她住在我家二楼,我每餐饭烧好菜给她端去,酒给她倒好,可她就是闲不住,要出去。”

老奶奶银行存款很多

说赚钱是为了以后请保姆

张明说,妈妈对东站非常熟悉。

“我是嵊州人,二三十年前来杭州工作,我爸妈也是那个时候一起来到杭州,跟我哥哥嫂子一家租住在原火车东站附近,一起在东站做点小生意,一开始卖地图,后来手机导航出来了,他们改卖雨伞。我也在杭州成了家。”

“几年前,火车东站拆迁改造,我想我家房子还多的,就让爸妈住到我家来,没想到变成这样。”张明说。

“她闲不住,每天上午10点就要出门,家门口坐公交车到乔司地铁站,然后坐上地铁想去哪就去哪,火车东站、九堡客运中心都去,她告诉我说是卖地图,有人说她乞讨。”

张明问妈妈,你不愁吃不愁穿,为什么要出去赚钱?“乞讨奶奶”回答:“我以后年纪大了要请保姆的。”

张明哭笑不得:“她以为自己年纪还不大,明年就80岁了。要说银行里的钱,她比这里很多人都多。我们附近好几个银行里她都存了钱。”

钱报记者问,“她银行里存了10多万吗?”

“何止。”

儿子想过送母亲回老家

但又放心不下两个老人

钱江晚报报道见报后,有人说,老奶奶这样做是不是缺少陪伴缺少关爱?张明对此予以了否认。

张明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好几年。不过张明说:“我跟她坐在一起,不到5分钟就可能吵架,我要这样说,她非要那样说。她跟谁都吵架,去菜场买菜也能吵架,前一天买了菜,第二天就去说老板昨天的菜不好。你说这怎么办?”

正说着,张明接到了妈妈的电话。钱报记者听到张明依然亲切地喊“妈”。放下电话,张明说:“在家里发脾气了,就因为今天我不让她去。你们还是早点走吧,等下要跟你们吵架的。”

张明也曾想过把妈妈送回老家,但是他放心不下两个老人,尤其是86岁的爸爸已行动不便,回到老家万一有个病痛谁来照料。在杭州,老人家有个毛病,他开着车就送去医院了。比如这几天妈妈手骨折,他开着车跑来跑去带她看病。“她是我的妈呀!”张明说。

楼下小吃店的老板娘说,知道这个老太太,她早出晚归,进出门碰见会打招呼。“她有时要管我们,让我把地扫扫干净。我说,好的好的,我都听她的。”

另一个租客说,平时很少见到老太太,就知道她每天早出晚归。偶尔在路上遇见她,她会逗逗我儿子,说的是嵊州话,听不懂。老太太的儿子人很好的,经常会下来买包烟,跟我们聊聊天。

说到最后,张明说:“我怎么劝她都不听。这样的妈给你,你怎么办?”

版权所有:法治民声网  投稿热线;18310192369 网址:www.chinafanfuyuqing.com

备案号:京ICP备20026130号-1指导单位:北京天道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