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法治
  • 民声
  • 民意
  • 生活
  • 城乡
  • 环保
  • 社会
  • 教育
  • 聚焦
  • 万象
  • 奇闻
  • 培训
  • 职场
  • 各地
  • 论坛
  • 军事
  • 环球
  • 台海
  • 食品
  • 汽车
  • 科技
  • 图片
  • 健康
  • 旅游
  • 财经
  • 房产
  • 文化
  • 视频
  • 感动瞬间
  • 社会焦点

民生

  • 数百家媒体聚焦小宇泽交通事故案 ——法律专家呼吁急需突破案件执行难瓶颈
  • 品质赢天下.唐昱筑万家
  • 安徽涡阳县中医院.“中国镇痛周举办“义诊活动
  •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干好这件头等大事
  • 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费政策再延长!
  • 扛稳保障粮食和能源安全责任 为稳经济大盘稳物价提供坚实支撑

生活

  • 第二届时代英杰影像艺术节在京举行
  • 李笑天丨“时代英杰影像艺术展” 标志创意札记
  • 首届时代英杰肖像摄影艺术节在京举行——镜头下的白领精英形象纪录花絮
  • 法治民声网祝大家腊八节合家团圆 幸福快乐!
  • 第十一期时代英杰企业家商务俱乐部在京举行 ​
  • 端午20多种不同叫法你知道几种?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

人民日报评论部谈佛系:让人联想到日本的“低欲望社会”

日期:2017-12-13 14:52:58 
分享:

你的朋友圈被《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一文刷屏了吗?佛系朋友圈,佛系乘客,佛系恋爱,佛系健身……一大波“佛系”概念汹涌袭来。12日晚,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发表原创文章《年轻人,真的“佛系”了吗》,全文如下:

12日一早,人民日报评论君翻开朋友圈,被“佛系”的90后吓了一跳。网友总结出佛系粉丝、佛系员工、佛系甲方甚至佛性前任,考试、恋爱、健身、网购等行为也找到了“佛系”的方式。

什么是“佛系”?举个两个简单例子,大家感受一下。比如,“佛系员工”,被描绘成“交代下来的任务从不推辞,但是也绝对不会给自己揽工作;工作质量永远保证合格,但从来不会有惊喜”。再比如,“佛系恋爱”,是“不温不火,不会夺命追魂call,主要相处方式就是一周一两次见面”。

怎么看这样的“佛系”?这当然跟大乘佛教所言“众生皆有佛性”不同,更多是网友的“夫子自道”而已。像很多事情一样,我们还是可以分两面来看“佛系”的状态。还原到生活场景,一方面,这可以是不争不抢、不钻营不吹捧的随性、豁达;另一方面,这也可能是面对竞争、面对压力时候的怠惰、消极。好与不好,存乎一心。

应该说,年轻人天性是热烈的、向上的,对生活充满热忱、对世界充满好奇。不过, “佛系”一词能让很多人觉得深有同感,也让人感受到一些共同的状态。业绩只能“更快更好”,成绩总要“再创新高”,房价高、物价贵、好工作也难找,经常要使出浑身解数,往往要委曲求全,神经总是紧绷、压力总是“山大”……有拼搏、有奋斗,有成功的热望、有向前的激情,不过,也难免会有缓下来、松下来的念头——毕竟弦不能绷得太紧,容易断。所以,即便不是生活的常态,“佛系”一说,也承载了一种对于生活中快与慢、进与退的思考,乃至追求。

本质上,这样的“佛系”人生,跟“我们是谁”的咆哮体,跟“葛优躺”“感觉身体被掏空”的吐槽,跟“第一批90后脱发了”,也都有些相似。不过,“佛系”之说,在无奈之外,更多了一些“不焦躁、不执著、不强求”的态度,也未尝没有“不愿给人添麻烦”的心情。这难免让人联想到日本的“低欲望社会”:物质极大丰富,吃饱穿暖不是问题;“随缘”的人生,没有大的野心和抱负;城市生活便捷,连跟人的交往都能降到最低……人们从中,也会看到“世代转换”之后人生观、价值观的悄然转型。

在“佛系”之前,还有个年轻人喜欢用的词——“丧”。“丧”已经是消极了,更消极的是,连“丧”都懒得“丧”。或许,不管想要怎样、能够怎样,年轻人终究还是要“嗨起来”。毕竟,消极不是放纵,沉稳不是慵懒,有所节制不是无欲无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非无喜无悲。不“尽人事”,怎能徒“听天命”?Deadline迫在眉睫,佛系员工可以视若罔闻吗?希望不作、不矫情,佛系男子可以坐等爱情从天而降吗?

“佛系”与90后相遇的背后,潜藏着保温杯泡枸杞的中年隐忧。曾经拒斥“90后”这一标签的90后,或是困惑于现实,或是迷茫于选择,于是给自己贴上了“佛系”的标签。积极也好消极也罢,“佛系”跟不久前流行的“油腻”一样,也不过是个标签,并不足以指代丰富多彩到无所不有的人生。我们还能看到理工男、萌大叔、女汉子、社交宅、铲屎官,青年既惧怕被归类,又希望得到认同;既要彰显个性,又要互相取暖,说到底,这或许只是年轻人在探索自己的人生定位、社会定位,在追寻人格层面、精神层面的成长。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我们可能也只是看到了标签,而没有看到“佛系”心中那不屈不挠的“斗战胜佛”吧。所以,不妨也“佛系”一下:不必太当真,也不能不当真。

这正是:事事随缘有“佛性”,不可遇事心如冰。

版权所有:法治民声网  投稿热线;18310192369 网址:www.chinafanfuyuqing.com

备案号:京ICP备20026130号-1指导单位:北京天道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