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第一时间》)北京经开区范围内的10万多家经营主体,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机器人、商业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未来产业在这里蓬勃发展。如何服务好庞大的民营经济主体,北京经开区是如何做的?手艺娴熟的煎饼师傅,其实是一台煎饼机器人。3分钟出品一个热乎的煎饼的背后,是100多项知识产权、万个零部件,和这家机器人公司8年的打磨。公司负责人表示,去年,当这款机器人终于要从产品研发走向商业化探索时,却被一张证卡住了。
某机器人公司董事长于钦伟注意到,2023年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已经修订发布自动设备从事食品经营活动的办法,但如何拿到食品经营许可证全国都还没有先例。北京经开区了解企业需求后,联动各相关部门一起推动制度创新。
去年公司获得了全国首张热食类餐饮机器人《食品经营许可证》。有了它公司开始批量交付近百台煎饼机器人,今年将煎饼机器人的订单目标定为5000到10000台,还将迁移开发现蒸、现烤等系列机器人。
为了更加贴近企业,北京经开区在辖区内设置了11个企业服务港。这个服务港直接进驻到产业园区大楼,整合近90个政务事项直接办,周围2000多家经营主体可以不用跑管委会。
以上文章内容由法治民声网转载整理编辑,本网站是纯公益性平台,不做任何商业用途,旨在传播正能量的声音,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会及时删除,谢谢大家对法治民声网的持续关注。法治民声网网址:http://www.chinafanfuyuqing.com/版权所有:法治民声网 投稿热线;18310192369 网址:www.chinafanfuyuqing.com
备案号:京ICP备20026130号-1指导单位:北京天道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