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法治
  • 民声
  • 民意
  • 生活
  • 城乡
  • 环保
  • 社会
  • 教育
  • 聚焦
  • 万象
  • 奇闻
  • 培训
  • 职场
  • 各地
  • 论坛
  • 军事
  • 环球
  • 台海
  • 食品
  • 汽车
  • 科技
  • 图片
  • 健康
  • 旅游
  • 财经
  • 房产
  • 文化
  • 视频
  • 感动瞬间
  • 社会焦点

民生

  • 数百家媒体聚焦小宇泽交通事故案 ——法律专家呼吁急需突破案件执行难瓶颈
  • 品质赢天下.唐昱筑万家
  • 安徽涡阳县中医院.“中国镇痛周举办“义诊活动
  •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干好这件头等大事
  • 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费政策再延长!
  • 扛稳保障粮食和能源安全责任 为稳经济大盘稳物价提供坚实支撑

生活

  • 第二届时代英杰影像艺术节在京举行
  • 李笑天丨“时代英杰影像艺术展” 标志创意札记
  • 首届时代英杰肖像摄影艺术节在京举行——镜头下的白领精英形象纪录花絮
  • 法治民声网祝大家腊八节合家团圆 幸福快乐!
  • 第十一期时代英杰企业家商务俱乐部在京举行 ​
  • 端午20多种不同叫法你知道几种?
当前位置: 首页 > 万象

后疫情时期,亟须提高心理免疫力

日期:2020-05-20 17:14:37 
分享:

疫情期间,不少社区、企业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疏导,帮助职工走过了艰难时刻。随着疫情防控形势趋好,复工复产的全面展开,不同人群的心理状况也随之发生变化。在后疫情时期,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机制、提高个体心理免疫力,对防范和降低社会风险至关重要。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对公共卫生的挑战,也是对民众心理的挑战。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印发了《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导工作方案》,方案要求,将新冠肺炎患者及家属、病亡者家属、特殊困难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参与疫情防控医务工作者、公安民警(辅警)和社区工作者等一线工作人员作为重点,持续开展心理疏导服务。

疫情期间,不少社区、企业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疏导,帮助职工走过了艰难时刻。随着疫情防控形势趋好,复工复产的全面展开,不同人群的心理状况也随之发生变化。在后疫情时期,如何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机制、提高心理免疫力,防范和降低社会风险?

正面心理暗示解救至暗时刻

2019年中,千金药业四川药店团队在省区全国排名倒数第一。大家憋着一口气,铆足劲埋头干了半年,本想今年开春力挽颓势。没想到一场疫情,打乱了他们原本的部署和节奏。

2月8日,正月十五晚上,四川药店团队在办事处团圆。四川销区药店总经理钟家武没有想到,从家乡广西玉林独自驱车千余里赶到成都后,“进不了门”“未营业”“不接待”等打击接踵而至,大家情绪很低落。

“抽奖”“免费品尝爆米花”“买赠”这些曾经大受欢迎的驻店促销方式,在疫情期间,对大多数顾客缺乏吸引力,无法带动人流。“老办法”收效甚微,如何打破固有模式,大家一筹莫展……

省区副总王万刚在与泸州一连锁商品部沟通时一度崩溃,他心理压力很大,因为疫情将大大影响今年的销售。

“我们无法改变大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比对手更主动。人勤春来早,相信自己,早走一步就能把握主动。”钟家武每天都在团队交流群里鼓励大家。

在团队的支持下,王万刚恢复了自信,他和同事陈浩每天早上8点准时蹲点送“热早餐”给连锁总经理。直到第五天,总经理上班后又看见了抱着早餐的王万刚和同事。他说:“老王啊,你的坚持感动到我了。我觉得你们这么执着,一定可以成事,晚点把合同传过来吧。”

这家连锁店的突破,带给了团队巨大的信心。钟家武召集大家进行“头脑风暴”,于是一个个金点子诞生了。

今年一季度排名,四川药店团队跻身全国前五。“艰难的时候,要相互给予信心和支持,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这种正面的心理暗示非常有力量。”这是这个团队的结论,也成为不少面对疫情身处困难的人们的坚定选择。正是这种正面心理暗示,让他们在复工复产中走出低迷,也由此看到了阳光,走出了心理的阴霾。

防疫一线频收减压技巧

“您每天给居家隔离的买菜送菜,害怕过吗?”当中原油田的心理咨询师问到这个敏感的话题时,油田基地社区的于姐回答道:“也害怕,但总得有人为他们服务吧。”

疫情使油田社区站在了抗击病毒一线,基地28个项目部的工作人员承担着出入证的制作分发,以及小区的卫生消毒、门口执勤,疑似人员的排查、上报、生活服务等。

作为直面“战疫”的一线职工,如何在做好身体防护的同时,做好心理防护呢?该油田EAP服务中心为职工们准备了很多心理防护小知识,随时为他们提供支援。

社区工作者们戴着口罩、穿着笨重长时间在室外工作,普遍存在着过度疲劳的情况。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经常需要与被隔离的疑似人员接触,被感染的心理压力随时存在。

于姐说:“辛苦忙碌一整天,晚上终于回到家,累得浑身酸疼。放假回家的闺女,真想跟她手拉手好好聊聊。”自从接触疑似病患,于姐在家中也执行着严格的自我隔离,时刻注意着和她最亲近的人“保持距离”。

一方面是面对本职工作时的责无旁贷,另一方面却是对家人安全与健康的担心,这造成了社区工作者内心的矛盾与纠结。

心理咨询师除了告知他们要理解这些情绪,在当前情况下都是正常的,无需否认和排斥它们,同时还提供一些减压小技巧,尝试用腹式呼吸放松自己。把手放在肚子上,用从1数到3的时间,慢慢地用鼻子吸气,让腹部用力,感受肚子慢慢鼓起来。然后,再专注地让腹部慢慢回落,慢慢地呼出这口气,同时再从1数到5,可以有效减压。

“我妈最近变得非常唠叨,天天说不要出门,不要感冒,她的心理是不是有问题了?”一位职工求助心理热线。

咨询师耐心地回答:“不同年龄段的人在面对应激的时候会有不同的表现,有的人可能会默不作声,有的人可能会变得很焦躁。家人不停地唠叨,其实也是一种宣泄焦虑情绪的方式,耐心听她的唠叨,和她沟通交流就可以了。”

拨打热线便是科学抗疫

疫情发生以来,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联合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迅速启动“抗击疫情,心理援助”公益项目。自1月25日起,该项目以每天1~4场的频率,持续开展针对疫情相关的心理学和医学专项培训。截至4月5日,培训受益人群超过310万人次。

而同时,清华大学 400-680-6101 全国24小时免费心理援助热线,于2月2日开通,“医务人员及家属”专线于2月9日开通。随着疫情的全球发展,3月中旬开始为海外华人华侨、留学生进行心理援助服务。

截至3月底的热线数据显示,求助者最集中年龄段为31~45岁;来电者职业位列前三位的是医护人员、隔离群众、抗击疫情相关工作人员。求助者主诉关键词为“疫情”“焦虑”“情绪”;医护人员及家属主要诉求关键词为“疫情”“焦虑”“孩子”“工作”。

“拨打热线便是科学抗疫、积极心态的行动!”采访中,该院多名心理学教师表示,希望民众意识到疫情下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据了解,疫情过后,一线医务人员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情绪障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的风险较大。研究表明,非典期间一线医务人员三个月内的PTSD发病率为8.33%,一年内的发病率为8.92%,病程至少持续1个月以上,有的人可长达数月或数年。

除了对医务人员进行全员心理测量,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和治疗,业内专家还建议,疫情过去,是病逝者家属哀伤的开始。对于这一人群心理状况也应高度重视,可从社区角度给予关注。这是病逝者家属的个人需要,也是社会稳定的需要。可以通过专项热线、网络线上提供心理咨询,也可以通过线下的个人咨询与团体心理辅导提供较长期的服务。

重视心理疏导、注重科学疏导。这成为心理学专家的建议。

版权所有:法治民声网  投稿热线;18310192369 网址:www.chinafanfuyuqing.com

备案号:京ICP备20026130号-1指导单位:北京天道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