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即减轻负担,多指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和心理负担。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以及不合理的心理负担,减轻的是不合理、不必要的负担,但不是不要教学质量。通过减轻过重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和身心的健康成长。但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减负的同时要增效,教师要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学生要改变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以如今国内的形式,若想有效实施减负,是很难实现的。只有从根本体制上入手,才可以,而什么又是最根本的呢?就是高考——这个我们学习最终的目标,只有将高考的机制彻底换血才能实行这种“减负”,如果高考的机制不彻底换血的话,那么也就没必要去喊什么减负了,有些学校为什么会“负负得正”?就是因为他们要对家长负责,必须要他通过高考,这样才能保证它的生源啊,其实学校他不想休息吗?只是眼下的形式·····“学习就是为了高三的高考!”这个从小学一年级就灌输给我们的思想又会在什么时候才能改变呢?只有将高考的机制彻底的换血,才能有这个资本谈减负,否则一切就都是空话!而只有在高考机制的彻底换血的情况下,才能逐渐的废掉应试教育,将素质教育逐渐的成立在各大中小学校上。这是一个耗时耗力的工程,但可以肯定在不远的将来必可实现真正的“减负”。
要想减轻课业负担需要多方面努力:
第一,学校。如果像以分数为中心,就会玩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游戏,课表搞两套,一套按照部颁标准编排,应付检查,一套按学校规定编排,实际操作。中、高考科目,课时都有所增加,尤其是英语、数理化科目,加得更多,一般七节课,也就九节,一天九节课并不稀奇,年级越高,超得越高,体音美、劳技等课常常被挤占,老师也叫苦不迭。
第二,家庭。家长有望子成龙的心情,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是中国的家长没有系统地受过培训,大部分基本不懂教育规律和孩子的成长规律,不懂得如何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而对孩子的定位就不准确。二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尤其是对独生子女期望过高,从小就希望上个好学校,将来考好大学生,找个好工作,当然这里面有社会的误导。三是盲目攀比,没有看清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的差异。看别的家长买什么资料,自己也跟着买什么资料,看别的孩子上什么班,自己的孩子也上什么班,不看孩子是否需要,不给孩子发展空间,还美其名曰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第三,社会。评价一所学校的质量,过去大多数看升学率,看进重点大学的升学率,尤其是北大、清华等名校的升学率,评价的基本面没有变。应该说这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重要根源。
第四,升学压力。学生课业负担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基本呈递增趋势。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小学升学压力虽然不多,但是考试还不能取消。考试一直在改革,但考试改革的要求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课程改革的要求相距甚远。考试的类型单一,评价的标准单一,会造成严重损害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学习者不愿为不考的课程付出很多劳动,从这个角度来说,减负要做的工作还有丰富考试类型、完善评价标准,让学生发展个性与特长,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为自己正确的理想而奋斗等。 [1]
怎样帮学生“真减负”,学校出实招
第一,老师动足脑筋,作业浓缩于一页A4纸,量少题精。
第二,分层分类设计,让学生不再“畏难”。
第三,课堂“留白”、批改“留档”,将问题各个击破。
版权所有:法治民声网 投稿热线;18310192369 网址:www.chinafanfuyuqing.com
备案号:京ICP备20026130号-1指导单位:北京天道律师事务所